生祥与永丰:种给南风吹来唱山歌

音乐灵感

歌单简介

短视频里一度疯传的“面会菜”一曲,让生祥乐队被更多的大陆年轻乐迷喜爱,大家也跟着溯源到他们交工时期、瓦窑坑时期的作品,于是菊花夜行军、风神125、唢呐声、发动机的引擎声等自然成了大家的同一种乡愁。来到现场的人无一例外的都期待着到安可曲时变成他的兵。最近生祥乐队完成了他们今年《种树与野生》15加3周年纪念的内地巡演。本期节目特邀主播正是当年一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———宁二老师。(宁二:土地与歌主理人、音乐文化推手,2008年《每日·种树》林生祥、罗思容大陆巡演策)今年北京场演出结束后,音乐灵感有幸作为本次巡演唯一的合作媒体,在后台记录了生祥、永丰和他们的知音宁二老师这场跨越了17年的绝版对话,他们聊了聊关于美农、土地、父亲母亲,还有女性叙事。近几年生祥也表示已经很少接受内地的采访了,那些发自作者的珍贵的讨论的声音在这个环境里是缺乏的,我们只能借由他们的母语和音乐去想象遥不可及的土地,所以这一次能获得这些珍贵的记录材料是我们的荣幸。除了正式播客,宁二老师还提笔对本次意义非凡的对话写下了如下的回顾与思考。和生祥与永丰再聊《种树》与《野生》文/宁二生祥与永丰的创作正式进入大陆,是2008年。那一年有很多大事发生。普天同庆的北京奥运会,惨绝人寰的汶川特大地震;以及春节前后华南地区罕见的低温冰冻灾害,一样都是百年不遇。就在那年4月,林生祥和罗思容来到受灾严重但极具活力的广东南岭,举办了他们在大陆的第一场音乐会。和孩子们唱歌,一起种了树,而音乐会的主题,则用了他们两位新唱片名字的组合——“每日·种树”。现在看来,“每日·种树”再妥帖不过。疫情后这三年生祥乐队重启大陆巡演,舞台上的他们常常穿着一件纪念衫——“把自己种出来”。这也成了很多乐迷喜爱的周边,穿上它,想着这句话,不但是识辨知交同好的秘密符码,更是从他们的音乐汲取生命能量的明咒棒喝。是呀,要把自己种出来,种给虫儿逃命,种给鸟儿歇脚,种给南风吹来唱山歌。《种树》实际是生祥和永丰创作中最具转折性的专辑。《我等就来唱山歌》、《菊花夜行军》是慷慨悲壮,《临暗》是人生苦绝,这三张乐队作品之后,生祥做了减法,永丰换了笔法。一个去学习冲绳三线和吉他,一个去读诗经和乐府。然后,就是两把吉他的《种树》。在经历了运动音乐和议题音乐的高密度高强度生命消耗之后,他们要以这张色彩和情感最明亮与温暖的唱片,把自己种出来。我记得,那时生祥面对众多来访的大陆媒体,在回答完当年反水库运动要做个文化原子弹的问题之后,常常会再讲一句:“现在我觉得安静的力量也很好。”不知2008年4月13日,在广州水荫路喜窝酒吧聆听生祥现场的那一百多位朋友中,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,把那个下午视为衡量音乐现场品质的的标杆时刻。生祥当时的制作人大大树钟适芳,虽然从《我庄》开始,生祥和大大树停止了合作。但从交工乐队解散,到《临暗》《种树》《野生》《大地书房》,这几张生祥重启音乐之路的作品,都离不开大大数和钟适芳。实际上大竹研和平安隆,就是适芳牵线搭桥。她是我见过最好的民谣制作人。为了保证演出质量,演出特意从德国请了长期合作的调音师来,在克里斯托弗同学几乎把喜窝的音响线材重新接过一遍之后,我们这些离生祥大竹研两米远的乐迷就幸福了。你想啊,是在静谧之中,在听的见彼此呼吸的距离之中,“后生,打帮!”“阿妈,我们来跳舞”,以及“日光灯晕晕,菊花夜行军,吝啬市场路,咬牙来踢正步”。2009年,《野生》巡回,广州场的主办者,是现在已经不存在实体,其时却引领青年文化的《城市画报》,演出嘉宾是广州乐迷都奔走相告,却尚未引起全国瞩目的五条人,而《野生》专辑那年入围了台湾金曲奖最佳装帧设计奖,唱片版画作者王亮,就是头一年《每日·种树》巡演海报的设计者,他也是广州人。仍然是两把吉他,味道却是隐忍的苦痛。生祥常半自嘲半玩笑说《野生》是他卖的最差的专辑,可里面的歌,是那么棒。纵然《转妹家》、《分家》、《欧巴》的所指距离青年有些远,可那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去认真跟自己的妈妈,跟奶奶、姥姥好好聊过天,试着听听她们的故事;也许,还是我们并没有勇气去面对华人女性弥散至今的痛。那痛,不只永丰和生祥在自己的家庭生活里感受到,不只客家,是我们这文化千年来的基因,如我母亲,曾经在西北戈壁与沙漠围绕的村庄里,体验着一样的苦。刚刚过去的《种树》与《野生》巡回北京场,生祥没有唱这些歌。但是《南方》前奏起来,全场欢呼,声响不亚于《风神125》。我也极喜欢《南方》,还有《问南方》《木棉花》《让我跟》。“夜半紧张,想起南方,南方南方,近又近,南方南方,远又远”,这乱扯扯的心绪,何尝不是因为我们想到母亲,想到家,想到那个回不去的童年?———宁二
依依音乐 版权投诉 请联系我们 123456@qq.com